在国内,汽车品牌中耳熟能详的豪华品牌有许多,但大部分人在心中对奥迪总是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愫。虽然有人会说奥迪在品牌价值方面没有宝马和奔驰高,不过评判一个品牌是否豪华并不仅依靠品牌价值,不然丰田也不会推出雷克萨斯了。
其实无论是任何人心中都有一个拥有豪华品牌的梦想,不过大都因为其高昂的售价和后期维护费用望而却步。不过为了进一步的抢占市场许多豪华品牌也都纷纷推出了拥有非常亲民价格的车型,并且在配置方面也完全打消了抱着“宁选鸡头,不要凤尾”心态的消费者的顾虑。
SUV买的是心态
当整个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增长放缓的今天,SUV的销量却依旧非常坚挺。自主、合资、进口,不分高低贵贱,所有品牌都在不停地推出各种款型的SUV车型来完善自己的产品布局。SUV的火热跟这些豪华品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说现在消费者的购车理念逐渐成熟,实用性已经逐渐替代了“面子”成为了购车时的主要因素,不过一些潜移默化的“面子”问题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曾几何时SUV车型的曝光率并不是很高,在我的记忆力经常可以见到的几款SUV大多数来自豪华品牌,比如宝马X5、奥迪Q7、奔驰ML、路虎揽胜还有保时捷卡宴。所以开SUV也逐渐转变成为了一种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的展现形式,而且那时SUV车型普遍都属于大型SUV,驾驶更大的车也能获得更大的路权,我想许多消费者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才对SUV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各个厂家都不遗余力的推出旗下SUV车型,所以我完全有理由认为现在SUV市场持续火热,和豪华品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灵动是一种姿态
虽然大家知道驾驶豪华品牌的大型SUV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不过考虑的经济实力的原因,即便喜欢却也只能选择望而却步了。不过为了满足更多的消费需求,豪华品牌也纷纷推出了旗下的紧凑型SUV,比如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豪华品牌奥迪旗下的Q3。
说实话形容外观设计是一项非常痛苦的事情,什么犀利的前大灯、前后呼应、融为一体、力量感十足等等,这些形容词相信已经对于各位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了。不是每一位消费者都是学习艺术或者从事汽车相关行业,对于车型的设计语言最好的解读就是好看或者不好看,喜欢或者不喜欢,毕竟众口难调,有喜欢兰博基尼的就有喜欢法拉利的。所以今天我不再给大家描述Q3是否拥有力量感或者运动感,有图,大家可以自己评判。不过我认为Q3的颜值还是蛮高的,而且更适合年轻人。
配置不能将就
许多抱有“宁选鸡头,不要凤尾”的消费者,不选凤尾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配置。的确豪华品牌的低配车型比起普通品牌的顶配车型在配置上确实很难占到优势,尤其是在碰到韩系车的时候。而且开着奥迪却还要用手动折叠后视镜和座椅确实很丢面儿。不过豪华品牌也是非常了解中国消费者的购车习惯的,既然选择抢占市场,不拿出点诚意来,消费者还是很难买账的。
在配置这个问题上,其实真的没有必要过于贪多,过剩的配置除去在购车时起到提升价格的作用,在实际使用中能起到作用的机会不多。比如盲区监测,在实际道路行驶过程中可以看到许多带有这个配置的车型在行驶中提示标示会点亮,不过如果不是在并线时喜爱危险驾驶的人这个配置起到实际作用的并不大,如果说是提供给新手使用的话,我想可能这个配置会更进一步的降低驾驶员成长的速度。况且电子系统过多,维修的概率也会相对增大,够用就好还是过剩才好还是交给消费者自己判断吧。
我们试驾的这款Q3 30TFSI风尚型在配置上就称得上过剩了,同级别该有的舒适性配置基本没有缺席,当然有的朋友说有许多配置还需要选装,不过考虑到大幅度的终端优惠,选装所需要的花费就不值一提了。毕竟需要需选装的都是进一步提升“格调”的东西,需要与否还是看个人需求。空间和做工用料方面虽然不能说在同级中出类拔萃,但也称得上是同级中的翘楚。毕竟在空间方面出现了一个“欺负人”的宝马X1。
穿梭,不息
北京的路况实在是令人无奈,也许有人很反感“加塞”的行为,也有媒体做出过经常变化车道对到达目的地的速度没有很大帮助,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忍受“变换车道”时所带来的快感。轻盈的转向系统,搭配4398mm的车身长度使得Q3在并线时显得非常敏捷,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可以在1750rpm就爆发出250Nm的峰值扭矩,虽然不能让你做到让别人看你尾灯,但是凭借敏捷的操控在车流中穿梭还是绰绰有余。6挡双离合变速器换挡迅速,升档积极,在几天的试驾感受中也没有出现一般双离合会出现的抖动现象。悬挂对车辆侧倾的抑制和对细碎震动的过滤还是很到位的,有效的保证了乘坐舒适度。而且配备了换挡拨片,运动氛围得到了进一步渲染,虽然实际意义并不大,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偶尔还可以自High一下。
总结:奥迪Q3作为一款豪华品牌的紧凑级SUV在外观、做工、配置、空间、动力等方面都提供给了消费者一个均衡的选择,甚至在一些比较难以量化的方面也可以带给消费者一些向上的作用,比如“面子”。虽然将近30万的指导价已经可以买到同门上海大众途观的2.0T四驱车型,但是大众和奥迪的差别并不止于“钱”这方面,况且优惠后Q3的售价已经接近20万,同样的价格何苦为了一些不常用甚至用不到的配置而选择低一级别的品牌呢。